“你掃我,還是我掃你?”這是如今付款,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在移動支付迅猛發展的今天,出門只帶手機就足夠了,國內大到商場超市、小到路邊攤都可以掃二維碼支付。
然而,這一情況在今年4月有了新變化。央行在去年年底出臺的《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已經于4月1日起施行,同時還配套制定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根據新規定,靜態掃碼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不能超過500元。
這意味著,一個人每天微信和支付寶掃靜態碼支付限額500元。對于習慣了掃碼支付打車、下館子、買水果、買衣服等消費的人來說,500元夠嗎?移動支付方式會產生哪些變化?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新規內容只針對靜態支付
記者了解到,按照新規定,從4月起,靜態二維碼支付將被限額,而動態二維碼支付并不受影響。
那么,什么是靜態二維碼?據了解,像小吃鋪、菜市場、水果店等貼在墻上或者打印好的支付寶、微信二維碼,就屬于靜態條碼。與之相對的,就是消費者買完東西付款時,出示微信或者支付寶付款碼給收銀員,這種由手機隨機生成的條碼是動態碼。
根據央行規定,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風險最高,風險防范能力卻最低,在央行的風險等級體系中為D級,限額也最低。使用靜態條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這一規定是如何進行的?
記者體驗發現,一天中,通過微信靜態掃碼支付,超過500元就無法直接支付成功,微信支付會彈出一個中間動態碼,付款人確認無誤后,可繼續支付。
據微信支付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微信已經根據央行新規,劃定了500元的支付界限,同時,并沒有完全封死用戶超過500元進一步支付的通道。
但記者在使用支付寶掃靜態碼時發現,超過500元仍然可以直接支付。
在談及此項新規定時,央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推出這項規定,主要是基于安全因素考慮,是為了確保商戶和消費者的金融安全。“對那些風險防范能力高、交易驗證方式更為安全的,不設定額度上限,市場主體可與客戶自行約定交易限額。”該負責人解釋稱。
對商家和消費者影響不大
近日,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的一家生鮮市場走訪時發現,不少顧客仍會通過掃描張貼在墻上的支付寶、微信二維碼進行支付。“一天500元額度肯定不夠,而且大多顧客都習慣了微信、支付寶付款,改收現金的話,也不方便。”一位菜店老板向記者表示,自己家的攤位經營的時間長,大多是一些老顧客,在新規定出臺后,這些顧客都添加了自己的支付寶、微信,直接通過轉賬支付了。“目前看來,沒有什么太大影響。”
同時,也有一些水果店、奶茶店、服飾店老板表示,已經準備好了“掃碼槍”,主要是為了方便顧客支付。
“靜態掃碼確實不夠安全,我覺得限額挺好。之前,一名顧客掃碼付款,看到顯示的名字和我說的收款戶名不一致,我這才發現自家攤點上的二維碼被覆蓋了。” 一家早點鋪的老板表示,幸虧發現及時,才沒有遭受損失。
對于央行新規的直接受影響對象——消費者來說,一天500元的限額究竟夠用嗎?
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17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有43.0%的用戶單筆支付金額在100元以下,29.5%的用戶單筆支付金額在100—500元;14.8%的用戶單筆支付金額在500—1000元;12.6%的用戶單筆支付金額在1000元以上。按照新規定,約有72.5%的用戶不會受限。
在記者的走訪調查中,超7成的消費者表示,500元基本可以滿足自己的日常支出。
從事設計工作的郭小姐是移動支付的“發燒友”。“我平時出門基本不帶現金,買早飯、訂外賣、買水果……都用手機支付。”郭小姐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我每天的花銷基本就是早餐和午餐,有時買點水果和零食,按照早飯10元、午飯和晚飯在30元左右算,即使都用掃碼支付,500元的靜態條碼限額足夠了。”
市民蔡先生則表示,“遇到買大件、吃大餐等大額消費,超出的部分通常是刷銀行卡解決。” 蔡先生告訴記者,這個新規定,還幫他省了錢,“一些超額消費,‘可買可不買的’,既然支付不成,索性就不買了。”
還有很多消費者對記者表示,靜態支付確實存在支付風險,“為了消費安全,這個新規定還是很有必要的。”
專家:政策要平衡安全和便利性
隨著央行這一掃碼支付限額規定的推行,引發了社會廣泛熱議。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公開表示,這類規定并不恰當,金融監管機構不應該把移動支付等創新的金融工具逼回傳統的監管體系中,一定要研究老百姓為什么喜歡。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規定有利有弊,從微觀的角度來說,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然而從宏觀上看是維護了整個金融行業的系統安全,是符合長遠利益的,可以說是利大于弊。”在他看來,這一規定提高了商家、攤販的使用門檻,“一定程度上也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則指出,“目前,條碼支付非常發達,涉及金額龐大,這樣一來容易產生金融秩序的混亂,出臺這樣一個政策來規范支付市場,是很有必要的。既維護了金融秩序,也保證了用戶的資金安全,有利于支付業務和支付市場的健康發展。”
然而,在白明看來,“每天500元的上限確實少了一些。”他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物價水平、人們消費水平都有所提高,500元只占收入比的一小部分,在考慮安全性之余,也要兼顧便利性。“調整到一兩千元或許更加合適。”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條碼支付業務規范》目前還處于試行階段,很多細節在具體落地上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