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中央廚房將試點老年人助餐一卡通
來源:揚州晚報
昨天,揚州《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出爐。今年,我市社會救助標準將進一步提高,將按照省廳不低于5%的提標增幅和推進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要求,統籌提高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市區不低于月人均650元,寶應、高郵、儀征不低于640元,并穩步提高低保實際補差水平。7月1日起,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按照各地低保標準實行同步提標。
完善救助體系
因病致貧有望納入救助范圍
《要點》指出,綜合構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臨時、急難、物價救助等各項救助制度銜接配套的社會救助體系,筑牢困難群眾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將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納入低保保障范圍,探索推進重病對象等支出型困難群體、低收入群體單獨納入低保。
繼續開展低保規范化整治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第三方核查工作,研究制訂全市統一的家庭收入核算辦法。
加強臨時救助工作力度,切實發揮臨時救助“擺渡機制”功能。深化“救急難”工作,探索將救助范圍擴展到因病支出型貧困對象,降低門檻線,逐步突破醫保目錄范圍,加大急難救助資金使用質效。
醫療救助銜接保險
低保城鄉統一,提標至少5%
《要點》明確,我市將按照省民政廳不低于5%的提標增幅和推進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要求,統籌提高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市區不低于月人均650元,寶應、高郵、儀征不低于640元,并穩步提高低保實際補差水平。
同步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標準。7月1日前,各地按照當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比例確定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落實提標工作。加強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制度的有效銜接,配合人社部門實現困難群眾大病保險起付線比普通參保者降低50%,報銷比例比普通參保者適度提高。重點醫療救助對象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的救助比例高于70%,年度封頂線不低于當地基本醫保封頂線的50%。
孤兒的基本生活標準按照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提高孤兒養育標準。7月1日起,集中供養孤兒養育標準不低于2260元/月,社會散居孤兒養育標準不低于1400元/月。
建成21個頤養社區
中央廚房試點老年人助餐一卡通
《要點》要求,全面落實《揚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切實加強頤養社區建設的決議》,制定貫徹決議的總體方案和2018年度實施計劃,全市建成21個頤養示范社區。
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市新建3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4個街道中央廚房,新建105個標準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7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市區中央廚房試點推行老年人助餐一卡通。
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會化運營率達20%。
全市建成6個縣(區)級老年活動中心、20個鄉鎮(街道)老年活動中心、100個社區老年活動室。配合市房管部門制定全市統一的老小區適老化改造標準。
合理調整社區區劃
打造一批1000平米以上社區服務中心
《要點》指出,我市將合理調整社區區劃,對社區服務用房提檔升級,打造一批面積1000平米以上,功能多樣齊全,服務優質高效的社區服務中心。
試點鄰里中心服務模式,研究制定《揚州市鄰里服務中心建設標準》,每個縣(市、區)規劃建設一個集養老、文體、衛生等公共服務和志愿服務、社會服務、商業服務為一體的鄰里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以“云上揚州”為平臺,整合升級揚州市社區管理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推進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在市區30%的社區開展全科社工服務,實行“一門受理、后臺辦理,一站式服務”,取消按條線設置服務窗口,探索建立全科社工服務標準;積極推行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委托代辦等服務。
新建公益性公墓
生態安葬比例
要達到100%
《要點》要求,新建城鎮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比例要達到100%。
各縣(市、區)至少建有一個集中生態(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安葬點。現有經營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態安葬比例大于10%。
通訊員 余俊 漳龍 記者 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