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經緯網
正面是公交老月票、背面為對應年代的手繪公交車——正在參與第十四屆“北京禮物”旅游商品票選的北京公交月票版IC卡勾起了不少市民關于公交月票的回憶。市公交集團表示,百年公交見證著北京城的發展、變遷,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一張老月票、一趟公交車記錄著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市公交集團表示,希望借助北京公交月票版IC卡,將這份滿懷溫情的“北京禮物”送給每一位市民、每一位乘客。
歷史變遷
月票IC卡 歷史與科技結合
“不管你是60、70還是80后,一定有一段和月票有關的故事,而我們的設計初衷就來自這故事、源自這情懷……”日前,市公交集團官方微信一條名為“上車的乘客請您出示月票”的消息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
北京晨報記者看到,北京公交月票版IC卡正面以北京公交不同年代的老月票為藍本,背面為對應年代的手繪公交車。市公交集團文創產品設計負責人寇靜告訴記者,推出月票IC卡,目的就是將百年公交的文化自信傳遞給每一位市民。“公交月票紀念版一卡通,以公交老月票、老車型為創作題材,月票和IC卡,一個是曾經的公交乘車證件,一個是現代的智能刷卡載體,這兩者的結合即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寇靜表示。
寇靜稱,月票曾陪伴乘客走過了長達80余年的歷程,很多乘客都有著濃濃的月票情懷。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或許我們懷念的不是某張月票、某趟公交車,我們懷念的是那時的自己”。“通過多渠道走訪,我們了解到北京月票有上百種,目前僅收集到了50多種。明年年初,首批6種不同款式的1000套IC卡將與乘客見面,后續還會以時間線為軸,推出更多版本的公交月票IC卡。”
寇靜透露,此次月票IC卡參選“北京禮物”的同時,還向網友征集和月票有關的故事,勾起了不少市民與公交、與月票或有趣或暖暖的回憶。
上百種月票 使用范圍群體各不同
寇靜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公交月票IC卡背面的手繪公交均出自一位公交迷馬騰騰之手。北京晨報記者日前聯系上了這位“資深”公交迷,提及此次北京公交月票卡以及關于公交月票,馬騰騰打開了話匣子。別看他是一位1993年出生的“90后”大男孩兒,可對月票、對北京公交的了解和知識儲備絕對堪稱資深。
馬騰騰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北京的月票自1925年就出現了,但當時能買得起月票的乘客并不多,主要是贈與軍人政界的。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北京公交飛速發展,價格也相對便宜下來,月票才逐漸進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公交月票一般由月票卡片、相片以及月票券組成。月票卡片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月底版兒”、“月票版兒”,相片和月票券都要貼在月票卡片上。月票券則俗稱“月票花兒”,一般寫有月票的票種及使用時間段。“馬騰騰介紹,“月底版兒”是可以長期使用的,但“月票花兒”每月都要更換一次。
馬騰騰告訴記者,月票的種類有上百種,按照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市區、郊區專線、郊區通用、聯合;按使用群體可以分為職工、學生、普通、公用;按使用時間分為月票、季票。每個票種根據使用范圍、群體和期限不同,價格也有所區別。馬騰騰稱,有的月票種類曾經存在,后因使用的人少而取消,有的月票種類卻因為需求增多而新增。
經多次改版 訴說歷史凸顯時代
如果說百年公交是北京歷史的見證者,那么北京公交月票就是北京歷史的記錄者。北京的月票歷經民國、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等多個歷史時期,每一張月票都反映出了時代的特點。
馬騰騰介紹稱,比如1952年的電車月票,除了正面寫有姓名、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背面則印有“認真執行愛國公約”、“節約增產”等頗具時代特點的口號;上世紀60、70年代的公交月票偏好鮮亮的紅色,一時間全國上下一片紅,北京的月票作為首都交通的一面窗口,也緊隨潮流進行了改版。
“每一張月票卡都帶有毛主席語錄,不同的月票種類語錄內容不同。當時的學生月票印的語錄,多與教育和知識有關,職工月票印的語錄就是和為人民服務有關。”馬騰騰解釋說。
2006年5月,4種市政交通一卡通月票卡啟用,取代了傳統的紙質月票;2007年,月票卡全部停用,卡片轉為現在的普通公交卡,北京再無月票。2017年,刷手機乘車逐步普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北京月票和公交一樣,猶如一張張照片,記錄著北京城不同時代的故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票友講述
從半夜跑舊貨市場升級“網購”
2006年4月,紙質月票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更加便捷的市政交通一卡通成為市民出行必備品。然而,對于那些有著公交情懷、月票情結的人們來說,收藏成為了一種念想。
“每每找到一種稀罕的月票,都特別有成就感。”馬騰騰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每逢周六,他都會凌晨3點多就起床出發,奔赴舊貨市場,看商販們是否進了新貨,看其他公交迷是否有好東西可以分享、互換。“那會兒去舊貨市場淘票真的是風雨無阻,越是不好的天氣越得去,那樣‘競爭’才少,你才能更容易淘到好貨。”王志說,幸運的時候,百十來塊錢就能淘到一張好票。有富余的票就會和其他“票友”交換下,沒有富余的票時就自己悄悄收好。王志說,因為收藏,他沒少和商販們“斗智斗勇”。當然,因為收藏,他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票友,有比他年長的,也有像馬騰騰這樣的年輕人。
就像智能IC卡取代了紙質月票,如今,公交迷們淘票的方式也越發智能,從跑舊貨市場轉戰到了網購,就連已經年過六旬的王志也學會了上網淘貨、使用微信。“存世量越少的車票越珍貴,目前最珍貴的一張車票,比如民國時的在拍賣中已經拍到兩千多元。”馬騰騰說。
每月4日 雙眼“火力全開”
月票彌足珍貴的年代,逃票、用假票等系列事件也隨之而來。那個年代,另一波“票友”——接觸月票最多的公交售票員也都練就了火眼金睛。
市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107路一位公交駕駛員殷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公交集團已經干了20多年了。當年月票盛行的年代,她還是107路的一名公交乘務員,用眼睛檢索假車票、逃票是那個年代公交售票員必備的技能。“有的學生因為沒錢,會自己拿拓紙、彩筆等拓月票花兒、印章。當時抓著這樣的我特生氣,可現在想想他們挺可愛的,也是夠下工夫的。”殷女士說,還有那種使用過期月票的乘客,每次被發現后,都會按照當時的車票使用辦法,給予罰款。
“我上班那會兒,月票是每月4日過期,所以對于我們售票員來說,4日絕對就是眼睛‘火力全開’的日子。一眼望去,20張月票盡收眼底,哪些是假的、哪些是過期的,一眼就得能看出來!”殷女士回憶稱,“每月能查出一至兩起這樣的事兒吧,逃票的畢竟還是少數。”
記者手記
方式在變 情懷沒改
從月票到IC卡、從燃油車到新能源公交……出行方式的蛻變折射著北京這座城市的發展、進步。記得上世紀末,去趟西三環的月票上還赫然寫著“郊區月票”,而今北京公交線路已經通到了遠郊區,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也將陸續全覆蓋。
公交迷對月票的執著和愛讓人深深觸動,跟隨他們的講述,仿佛重溫了一部老電影,將兒時記憶中的北京城重新在腦海中加載。或許,對于更多人來說,之所以有月票、公交情懷,因為里面藏著“那時的自己”、“那時的記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IC卡的出現、手機掃碼乘車的實現,的確讓大伙兒的出行更加便捷;新能源公交車的出現讓我們的出行更美好、生活更綠色。
公交集團即將推出的公交月票IC卡,無疑將情懷與時代充分融合,擦出了火花。引用公交集團負責人的一句話“希望乘客能從這份‘北京禮物’中,感受到我們的用心。百年公交文化是自信的、有溫度的。”“辭舊迎新”是種必然,無論出行方式怎么改變,只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變,大伙兒對北京公交的情懷就不會變。
乘客故事
趁有效期內 二環里景區轉個遍
從1925年出現到2006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北京公交紙質月票歷時80余年,不僅記錄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更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日前,隨著市公交集團曬出的首批“公交月票IC卡”版樣,網上也掀起了一股關于“講述老月票故事”的熱潮。
“小時候,要是能擁有一張月票,那簡直是件太幸福、太值得炫耀的事兒了。”1956年出生、今年61歲的王志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日前,他向北京晨報記者講述了自己和公交月票的故事。
“那會兒學生月票可不是隨便哪個學生都能辦的,得家和學校有一定距離,學校才會給你開一張證明,憑借著這個證明你才能去公交辦月票。”王志說,他上小學時,因為家和學校距離較近,為此直到上初中,趁著學校組織學生到酒仙橋附近的工廠勞動學習的機會,才擁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張公交月票,也是學生時代唯一的一張。
“當時剛拿到月票這叫一高興!每次上車,我都特別驕傲地把我的月票拿出來給售票員看,感覺自己可神氣了。”王志說,他拿到第一張月票是郊學月票,也就是郊區學生月票,在當時只能坐去酒仙橋的線路和市內線路也就是二環里的線路。為此,擁有月票的那一個月時間里,王志總惦記著坐公交車把二環轉個遍,但因為學業太忙,一直沒得空。
轉眼月底臨近,眼瞅著月票快過期了,王志心里那叫一個著急。“月票就一個月有效,好不容易得到一張月票,怎么舍得輕易浪費掉啊。”王志說,最終他還是抓住有效期內的尾巴,趁著月底的那幾天,坐著公交車,圍著二環轉了一圈兒又一圈兒。“短短幾天的時間,我差不多把二環周邊的景點都逛了一溜夠。”王志笑著說,現在想起來那段歲月著實有趣。
如今,王志手里收藏了上百張月票,但唯獨缺少了當年屬于他的第一張月票,在和記者交談過程中,王志始終對這件事耿耿于懷。“那會兒小、不懂事,哪懂得收藏留念呢。”
排隊換月票 場景堪比食堂開飯
“現在都記得當年每到月底,飛奔到公交站,排隊換月票的場景”。“現在我和老伴兒還都管公交卡叫月票,出門前相互提醒一句,帶‘月票’了嗎”……北京晨報記者看到,除了王志,很多網友也開始講述起自己和月票的故事。
“說到月票,怎么能不說說當年每到月末月初換月票的排長隊場景。可不比現在高峰地鐵排隊、飯點兒食堂開飯排隊打飯的場面弱一點呢。”1982年出生的曹女士向記者表示,當年可以換購月票的地點主要是公交場站的月票發售點,各發售點的營業時間不同,一些較大的是從每月最后一天一直發售到次月的20日;有一些小的發售點,則是從每月的最后一天發售到次月的4日或者5日,偶爾會延長到6日。除此之外,麥當勞餐廳也是代辦月票換購,但不能辦理新的月票。“那會兒什么事兒都可以忘,但就是每月換月票這事兒忘不了。這站點排長隊了,眼看時間也來不及了,我就趕緊跑到附近另一個站點去換。就連麥當勞換月票的柜臺也總是排長隊。”
其實,月票之所以如此受青睞,原因之一就是價格親民。像是馬騰騰小時候,乘坐111路公交車,單程是1元錢,以22天計算,每月至少要花費44元,但如果辦理當時市學月票,那么每月僅需10元。
粗心揣褲兜 月票常被洗成團兒
和曹女士按時換月票不同,“粗心”的市民郝女士則表示,小學時用月票,馬大哈的她經常會把月票揣在校服褲兜里,換衣服時,月票被老媽洗成一團兒的事兒時有發生。“每每這種情況,上車后,我都不敢看售票員的眼睛,恨不得看不到才好呢。一旦被發現沒出示月票,我就會跟售票員阿姨解釋一下,月票被媽媽洗了或者忘帶了之類的,有的售票員阿姨看我是小孩,提醒一句‘下次記得帶哈’就過去了;但有的售票員阿姨則非常認真,非得要求我補票。”郝女士說。
直到2006年5月,學生月票卡、職工月票卡、地鐵月票卡、公交地鐵聯合月票卡共4種市政交通一卡通月票卡啟用,取代了傳統的紙質月票,乘客不用再擔心月票被洗成團兒了。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